香港首批虚拟资产现货ETF获批
继美国比特币现货ETF通过后,香港,也再拿下一城。
4月15日,华夏基金(香港)、博时基金(国际)有限公司、嘉实投资发布公告,称已获得香港证监会(SFC)有条件批准发行比特币与以太坊现货ETF,这也标志着香港成为继美国以来,全球第二个通过此类产品的司法区域。
相比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美国出于各方考虑保持审慎,香港的虚拟资产现货ETF显然更加开放,不仅一次性将尚在讨论中的以太坊现货ETF划入其中,取得先发优势,在ETF机制设计上也比美国更为包容。
但从加密影响力而言,香港在西方世界的围攻下实际不占优势,甚至在近一年来,尽管政策频出,但讨论甚少,颇有停滞之感,本次ETF上市是否会对此格局有所改变?
不论如何,随着ETF的上市,香港的加密之轮也再度扬帆起航。
4月15日,华夏基金(香港)、博时基金(国际)有限公司、嘉实投资陆续在公众号发出公告,宣布获得香港证监会原则性批准发行比特币与以太坊现货ETF。其中,华夏基金 (香港)与OSL合作,托管机构为中银国际英国保诚信托有限公司。嘉实投资也选择了OSL作为首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和托管合作伙伴,而博时国际则与HashKey Capital进行共同发行及管理。
纵观本次申请时间线,ETF通过并非意外,早在去年12月,市场正处于ETF申请的摇摆关键期,香港证监会就发布了《有关证监会认可基金投资虚拟资产的通函》,提出准备接受虚拟资产现货ETF的申请。此后,超过20家相关机构开始着手进军现货ETF,嘉实国际、博时、华夏基金、胜利证券为其中的典型代表,以首个提出申请的嘉实国际为例,1月26日其就宣布已成为比特币现货ETF的申请者。
4月10日,路透社就报道比特币现货 ETF可能本月在香港推出,首批名单最快下周可能公布。同一时间,腾讯财经《一线》也再度传出消息,称香港证监会计划赶在4月15日对外公布香港首批4家比特币现货ETF的名单,含嘉实国际,华夏基金、博时基金以及惠理金融,整个比特币现货 ETF 项目早期和港交所提前做过详细的沟通和计划,预计大约10天可完成。证监会原计划4月25日左右,最晚不超过4月底在港上架比特币现货 ETF。
根据香港证监会官网,当前有18家机构进入香港虚拟资产管理基金名单,其中华夏基金与嘉实国际由于已获得证监会批准的虚拟资产9号牌,可管理100%投资于虚拟资产的投资组合,即可独立进行发行。博时基金及惠理金融则由于暂未具备独立持牌负责人,因而需寻求持牌交易所或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发行。
从长远来看,本次申请可谓意义深远。香港在去年6月发布新规后,由于资金通道与市场容量的限制,加密市场虽然发展迅速,但根基不稳,后又因多起欺诈事件发生导致公众认知崩坏,并于此前一度提出管制OTC交易,在今年持牌交易所申请落幕后,市场讨论度持续降低,影响力也远不如绝对主导方美国,而新加坡、迪拜等区域性地区也持续馋食其份额。
直到Web3活动周,香港才再度被推上台前。根据香港监管部门披露,目前来自内地、欧美等20多个地区逾220家Web3.0相关公司已在香港设立办事处。但实际来看,鉴于空间与成本的限制,尽管办事处增加,多数企业仅仅将其设为运营或是技术分部,保留少数职员在此,总部企业较少。
在此背景下,对于香港本土而言,ETF的通过可直接拓宽投资渠道,减少监管阻力,推动香港老钱进一步向加密领域迁移,为其Web3产业发展提供新活力,也再度提升香港在加密的开放型形象,增强其虚拟资产竞争力。而论及为何选择在当下时间通过,一是需在监管机制稳健前提下占据先发优势,持牌申请依然结束,其他框架陆续跟进;二则是已有美国方的先行试水,扫平了一定的监管障碍。
但对于申请机构而言,ETF申请则代表更多的直接利益。以美国的比特币ETF为例,截至4月15日,根据SoSoValue数据,比特币现货ETF 总资产净值为 562.2 亿美元,ETF 净资产比率(市值较比特币总市值占比)达 4.26%,历史累计净流入达 125.3 亿美元。
如此庞大的资金资产自然让发行方赚得盆满钵满,也会吸引到其他基金发行机构。据CoinDesk报道,Matrixport 在一份报告中预测,在香港上市的比特币ETF可能会释放高达250亿美元的需求。报告认为,随着内地投资者利用南向通计划,如果香港上市的比特币现货 ETF 获得批准,高达 250 亿美元的资金可能会从中国大陆涌入。当然,根据现行法规,内地若要参与仍是困难重重,不仅要面临外汇资金的限制,也要应对KYC的难题。从银行卡开办与交易所账户开通情况而言,内地参与者几乎难以参与其中。
回到本次申请,从机制而言,香港无疑要比美国更为超前。
美国当局并不允许ETF中的实物申购,仅采用了现金申购方式。在现金模式下,ETF在创建和赎回的过程中基金份额对应的是现金,发行商通过现金购买BTC实物,并在其间增加现金托管人,从而减少接触实际比特币的中介机构数量,构建相对封闭的系统使做市商的每笔交易更易追踪,减低反洗钱问题,同时排除了实际参与其中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。可以看出,此举更为符合传统证券交易方式,也显示出美国监管方对于该产品的顾虑与犹疑。
实物则对应的基金份额申赎是BTC实物,流动性与价格方向反应更为迅速,发行商承担的风险责任更小,操作也更为便捷,相对应的是市场风险传递加大。但香港,也接受了该种方式的申赎。据Foresight消息,HashKey Capital 和博时基金(国际)有限公司共同发行及管理的两只虚拟资产现货 ETF就将采用实物申购机制,允许投资者直接使用比特币和以太坊认购ETF份额。
从利益相关者来看,除了直接发行方,托管方也成为了其中的香饽饽。当前,已取得香港证监会虚拟资产1、7号牌照的交易平台仅有OSL与 Hashkey。尽管两者在牌照成本过高、币种上架少、离岸竞争力低等问题下一度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,其中OSL甚至传言曾遭母公司BC科技集团断臂求生寻求转手,但在ETF的推动下,两者都将迎来新经济增长点,托管费与交易手续费有望突破。
但以市场规模的差异性来看,托管规模仍难以避免受到限制。以Hashkey为例,其本身托管业务已稳定运作逾一年,托管资产规模逾22亿元,而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,Coinbase的年底托管资产为1010亿美元,这还是未计入当前现货ETF规模的前提下,值得强调的是,Coinbase几乎托管了当前现货ETF规模的90%。
另一方面,香港的虚拟资产期货ETF发行方将迎来挑战。相对现货ETF,期货ETF受到合约展期与交易手续的限制,尽管近月来在比特币上涨趋势中净值与赚钱效应得以提升,但流动性与价格追踪显然难以企及现货ETF,后续极有可能出现资金外流。或是为吸收流量,在近日的大会期间,期货ETF发行方南方东英在香港大量巴士投放广告,内容为比特币在2024年前两月上涨 45%,全球关注供不应求。
从香港加密行业发展来看,一个有趣的对比是,截至4月15日,Coinbase 上线了246个币种,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nance上线了390个币种,但作为香港头部的HashKey Exchange,仅上架了21个币种。
尽管看似夹缝求生,但从乐观的方向看,这也代表着香港加密的广阔潜力。香港加密货币公司 VDX 联合创始人Adam Zhou就曾在接受采访时直言,“香港加密行业肯定会出现一只独角兽。”
此并非虚言。对比美国当前的加密生态,本土合规交易所Coinbase占据绝对优势,市值达到593亿美元,离岸交易所币安在全球领先,而在券商通道侧,Robinhood成长显著,加密货币收入长期高于股票交易收入。但香港,不论是本土交易所还是券商方面,仅仅处于初期,理论而言,更多的币种上架、更多的资金流入仅是时间问题,而在RWA、稳定币与ETF的影响下,会涌现出更多的上币形式,甚至催生出新型的规模级数字资产交易所,这其中,蕴含的可能是数十亿美元的市场。
或许这也是港府坚定支持布局虚拟资产,20余家机构争先抢滩布局、60余家券商进入角逐的原因,趋势已至,探路者或许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然而,对此消息,市场反应平淡,大盘并未受到大幅影响,比特币现报66244美元,24小时上涨3.19%。但概念板块拉升明显,24小时香港概念币普涨达到10.6%。